卷三十五 卷下·胡荽〈平〉
(一)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若食多,则令人多忘。〔心·证〕
(二)又,食着诸毒肉,吐、下血不止,顿 黄者∶取净胡荽子一升,煮使腹破,取汁停冷,服半升,一日一夜二服即止。〔证〕
(三)又,狐臭 齿病患不可食,疾更加。久冷人食之,脚弱。患气,弥不得食。〔证〕
(四)又,不得与斜蒿同食。食之令人汗臭,难差。〔证〕
(五)不得久食,此是熏菜,损人精神。〔证〕
(六)秋冬捣子,醋煮熨肠头出,甚效。〔证〕
(七)可和生菜食,治肠风。热饼裹食甚良。〔证〕
(八)利五脏不足,不可多食,损神。〔心〕
(九)味辛温一云微寒,微毒。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热,止头痛,疗沙疹,豌豆疮不出,作酒 之立出。通心窍,久食令人多忘。发腋臭、香港脚。〔嘉补〕
(十)根∶发痼疾。〔嘉补〕
(十一)子∶主小儿秃疮,油煎敷之。亦主蛊、五痔及食肉中毒下血∶煮,冷取汁服。并州人呼为“香荽”。入药炒用。〔嘉补〕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尚书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都城纪胜
- 政书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独异志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