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原文】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注释】
郊野蔓草青青,缀满露珠晶莹。有位美丽姑娘,眉目流盼传情。有缘今日相遇,令我一见倾心。
郊野蔓草如茵,露珠颗颗晶莹。有位漂亮姑娘,眉目婉美多情。今日有缘喜遇,与你携手同行。
【译文】
①蔓(wàn):茂盛。
②零:降落。漙(tuán 团):形容露水多。
③清扬:目以清明为美,扬亦明也,形容眉目漂亮传神。婉:美好。
④邂逅:不期而遇。
⑤瀼(ráng 瓤):形容露水浓。
⑥臧(zāng):善也。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非常浪漫而自由的爱情:良辰美景,邂逅丽人;一见钟情,便携手藏入芳林深处。恰如一对自由而欢乐的小鸟,一待关关相和,便双双比翼而飞。
率真的爱情,形诸牧歌的笔调,字字珠玉,如歌如画。诗分二章,重复叠咏。每章六句,两句一层;分写景、写人、抒情三个层次。而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与典型感情,可谓出之无心而天然合作。
清丽的环境和美丽的姑娘,从小伙子的视角见出,楚楚有致,格外动人。“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春晨的郊野,春草葳蕤,枝叶蔓延,绿成一片;嫩绿的春草,缀满露珠,在初日的照耀下,明澈晶莹。在这清丽、幽静的春晨郊野,“有美一人,清扬婉兮”;一位美丽的姑娘含情不语,飘然而至,那露水般晶莹的美目,顾盼流转,妩媚动人。先写景,后写人,诗中有画,画中有人,四句诗俨然一幅春郊丽人图。而在修长的蔓草、晶莹的露珠与少女的形象之间,有着微妙的隐喻,能引发丰富的联想。“清扬婉兮”的点睛之笔,表现了姑娘惊人的美丽。小伙子见到这一切,爱悦之情怎能不喷涌而出。“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里,有对姑娘的惊叹,有对不期而遇的惊喜,更有对爱神突然降临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第一章与第二章之间的空白,可理解为姑娘小伙相对凝视之时,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静场;次章前五句的重叠复唱,可理解为小伙子心情略为平静后,向姑娘倾诉的爱慕之意和殷殷之情。然而,在这人性纯朴的时代,又值仲春欢会之时,无需絮絮长谈,更不必繁文缛节。“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只要两情相愿,便结百年之好;毋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可永结同心。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整个灵魂究竟在哪一个特殊器官上显现为灵魂?我们马上就可以回答说:在眼睛上;因为灵魂集中在眼睛里,灵魂不仅要通过眼睛去看事物,而且也要通过眼睛才被人看见”(《美学》第一卷)。其实,艺术描写的这一美学原则,二千多年前中国的民间诗人已心领神会,运用娴熟。从《硕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到《野有蔓草》的“清扬婉兮”、“婉如清扬”,都是通过流盼婉美的眼睛,写姑娘的美丽。在短小的抒情篇章中,只有通过传神的“点睛”之笔,才可能写活人物;而在陌生男女邂逅相遇之时,四目注视,相对而望,也是最自然的表情。因而,这里的“点睛”之笔,可以说虽着力而极自然。
这牧歌般的自由之爱,是美好心愿的诗意想像,还是先民婚恋的真实写照。《毛序》认为是前者,曰:“《野有蔓草》,思遇时也。君之泽不下流,民穷于兵革,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所谓“思遇时”、“思不期而会”,即战乱的现实男女失时,只有借诗歌表达心愿;诗意的满足背后是现实的缺陷。明代季本认为是后者,其《诗说解颐》曰:“男子遇女子野田草露之间,乐而赋此诗也。”今人多从此说,且更明确提出这是一首情诗恋歌。从诗歌意境看,《野有蔓草》确是对先民的自由婚恋的赋颂;但是,《毛序》对此诗背景的分析,确也不能视为纯粹臆测。
不过,无论是诗意想像,还是真实写照,它都带有原始的纯朴性和直率性而不同于后世表现男女邂逅的诗作。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也写“邂逅相遇”;但一见钟情,却终成遗憾。“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声叹唱,千年怅惘;封建礼教,酿成了多少人间悲剧。《野有蔓草》作为对华夏先民的圣洁自由的婚恋性爱的赞歌,将具有永恒的魅力。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