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蚕事预备·三稀
《蚕经》:下蚁,上箔,入簇。
《蚕经》:将孵化出的蚁蚕,收集到蚕座上饲养时要稀;将蚕布入蚕箔时要稀;放老熟上簇时要稀。
《齐民要术》:蚕老时值雨者,则坏茧,宜于屋内簇之。薄布薪于箔上,散蚕讫,又薄以薪覆之。一槌得安十箔。
《齐民要术》:蚕老熟的时候,遇上雨天,很容易坏茧,最好在屋内让蚕上簇。在蚕箔上薄薄地铺上一层细枝,将蚕放在上面后,再用柴枝薄薄地覆盖好。一个蚕架上,可以安置十箔(蚕)。
《务本新书》:簇蚕:地宜高平,内宜通风。匀布柴草,布蚕宜稀;密则热,热则茧难成,丝亦难缲。东北位,并养六畜处、树下、坑上、粪恶流水之地,不得簇。《野语》:如天气暄热,不宜日午簇蚕;蚕老不禁日气晒暴故也。
《务本新书》:簇蚕:安置蚕簇的地方,地势要高而平,簇内要通风。柴草要分布均匀,往簇内安放老蚕时要稀一些,蚕放得密了,容易热蒸;簇中过热,便不容易结成好茧,缲丝也会很困难。在东北方位,和养六畜的地方、树下面,坑边上及有粪臭污染流水的地方,均不可安置蚕簇。《野语》:如若天气炎热,不要在中午放蚕上簇,老蚕经不起日光曝晒。
《士农必用》:治簇之方,惟在干暖,使内无寒湿。簇中茧病有六:一、簇汗,二、落簇,三、游走,四、变赤蛹,五、变僵,六、黑色。簇汗之病,蚕老食叶不净,其叶蒸湿,带叶入簇。故茧亦湿润,此为簇汗。其余五病,皆地湿天寒所致。蚕欲老,可簇地盘,烧令极干,除扫灰净,于上置簇。
《士农必用》:修治蚕簇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求干燥和温暖,使簇内没有寒气和湿气。簇中的茧病有六种:一为簇汗,二为落簇,三为游走,四为变成赤蛹,五为变僵,六为变成黑色。簇汗的病因是,老蚕没有把桑叶吃净,残余的桑叶被蒸热潮湿,连同桑叶一同入簇,所以结出的茧也是潮湿的,故称簇汗茧。其余的五种茧病,皆因为蚕簇的底下潮湿和天气寒冷所致。蚕将老熟时,(在室外)选定可作蚕簇的地方,燃火烧烤,使其极干燥,然后将柴灰扫净,在上面修治蚕簇。
《韩氏直说》:安圆簇:于阜高处,打成簇脚;一簇可六箔蚕。十分中有九分老者宜少掺叶。名“上马桑”。就箔上用簸箕般去,宜款手掺于簇上,自东南起头,不令落地。务令稀匀。
《韩氏直说》:安圆簇:在高阜地方,搭成簇脚,一个圆簇,可容纳六箔蚕入簇。箔上的蚕有十分之九老熟时,便可撒少量的桑叶,这次的给叶,名叫“上马桑”。从蚕箔上用簸箕搬到蚕簇所在的地方,用手轻轻地将蚕散在簇上,从东南开始散,不要让蚕落在地上。一定要放得稀一些,均匀一些。
上复覆梢蒿,或豆秸。复掺蚕如前。至三箔,覆梢倒根在上。如此则簇圆又稳。自后蚕可近上掺。至六箔覆蒿令簇圆;上用箔围苫缴,簇顶如亭子样。防雨。至晚,又用苫,将簇从下缴至上苫相接。日出高时,卷去;至晚,复缴。三日外,茧成不用。“马头簇”,亦依上苫缴。柴薪要广、簇又玲珑,中间宜架杆。蚕多,宜“马头簇”,簇脚宜南北。晒簇:上蚕后第三日,辰巳时间,开苫箔日晒;至未时,复苫盖如前。如当日过热,上榰⑨单箔遮日色。翻簇:上蚕时,被雨沾湿,雨才止才晴,即选一簇地盘。如雨湿了,则取干墙土厚覆,治簇之法如前。不以成茧不成茧,翻謄迁移别簇,封苫如前。小雨则不须,但可曝晒。又有一法:临簇有雨,只于蚕屋中本槌下,地面上安簇;开了门窗,使透风气,早夜或阴雨变寒,则闭门窗,添牛粪火,比翻簇之法,义为妙也。又一法:槌箔上、虚撒蒿、槌周围簇梢与蒿,箔苫围之,蚕自作茧,犹胜于雨中簇也。“槽”音支。
再在上面覆盖上一层梢蒿,或豆秸。再如同前法将蚕散在上面。散过三箔以后,再覆盖梢蒿时,应使根部倒立在上,这样做,会使蚕簇又圆,又稳固。自此以后,可靠近梢蒿的上部将蚕散下。至第六箔上簇毕,在簇上覆盖上蒿梢,将簇做成圆形,然后将上部用箔子围,用草苫裹,将簇顶做成如同亭子的顶部那样的圆尖,是为了防雨。到了晚上,再用草苫将簇一直从下部围裹到与顶部的草苫相连接。次日太阳升高时,便将簇周围的草苫卷去,至天色晚时复行裹起。三天过后茧已作成,便不用这样麻烦了。马头簇也要依照上法用草苫围裹,所用的柴草要多,蚕簇比较精致,中间要搭架杆。养蚕多时,适宜采用马头簇。簇的脚架应采取南北的方向放置。晒簇:蚕上簇后的第三天,辰巳时间,打开苫箔让日光照晒;至未时,仍然照原来的样子苫盖好。如果当天日色太热,簇上可支起一层箔来遮蔽阳光。翻簇:如果蚕上簇时,簇被雨淋湿,应在雨刚止,天刚晴时,立即选择好搭架一个蚕簇用的地盘。如簇底被雨淋湿,可以用干墙土厚厚地盖上一层。修治蚕簇的方法如前面所述。不管簇中的蚕茧是已经作成还是没有作成,皆应将旧簇搬动腾出,迁移到别处的新簇,依旧要用苫盖起。如上蚕时,仅遇小雨,便不必翻簇,只需采取晒簇的办法便行了。另外有一种办法:碰到蚕老熟要上簇,又遇到雨天,只需要在蚕屋内本箔蚕槌下面的地面上安簇便行了。将门窗打开使通风换气,入夜或阴雨天气变寒冷,则将门窗关闭,添加牛粪火,比翻簇的方法又要好多了。又有一法:在蚕槌的箔上,稍微地撒上一层蒿草,蚕槌四周用枝簇、蒿草、箔、草苫围起来,蚕自然会作茧,此法强过在雨中作簇。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文子
- 亢仓子
- 总集
- 浮生六记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