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刘裕】主要人物之一。字德舆,小字寄奴。世居丹徒县京口里。家贫,卖履为生,同里皆贱之,而裕意气自若。司徒王谧目之为当代豪杰,修书荐于前将军刘牢之、得任参军之职。牢之子敬宣、甥何无忌一见倾心,与裕结为兄弟。北府豪俊刘毅、孟昶、高雅之、诸葛长民等无不乐与裕游。从刘牢之讨孙恩,连战皆捷,诏以裕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桓玄带兵东下,刘牢之许和退兵,裕切谏之,不听。他见牢之大势已去,遂与何无忌不告而去。及桓玄入京师称帝,,刘裕乃在京口与何无忌、孟昶、刘毅等二十七人聚义,共讨桓玄。桓玄出逃,百官迎刘裕入建康,推为大将军。裕修好后秦,北伐南燕,平卢循,杀刘毅、诸葛长民,废晋恭帝,即帝位,建号大宋。未几,病殂。
【萧衍】主要人物之一。字叔达,小字练儿。魏攻义阳,齐将皆有畏志,萧衍独奋袂而进,义阳得全,以功除雍州刺史。萧衍知齐祚将亡,延揽豪杰,四方智勇之士,相率来归。东昏侯为人所弒,百官迎萧衍即皇帝位,是为梁武帝。武帝大兴工役,筑淮堰欲以制敌,堰成复坏,十万余口,皆漂入海。一心佞佛,三次舍身同泰寺,群臣以钱奉赎,三请乃许。侯景自东魏叛归于梁,武帝贪其利,纳之,卒致侯景之乱。台城破,为侯景所制,饥饿忧愤成疾,,再呼荷荷而殂,年八十六。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折狱龟鉴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谱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