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李国祯
李国祯(按此传未确当考)
李国桢,号兆瑞,丰城人。袭襄城伯。短小犀利,有口才,数上书言兵事,又自请于京营外选炼卫所官舍。上甚喜,及商议俸粮,增给不赀,岁费二十余万。又请内库兵仗铳药甚多,而乞上御书额,上为亲书“共武堂”赐之。未几,代恭顺侯吴惟英总督京营戎政,都督加太子太保。贼寇京师,公奉旨守城,百计绸缪。三月十六,公匹马入殿,汗雨沾衣,内侍以非时止之。公曰:此时君臣,多见一刻,亦一刻事。诸臣惶惧问故。曰:守城军皆疲傲不用命,鞭一人起,则一人复卧。奈何!上召入,命内侍俱上城。十九城破。二十一,李自成舁帝后梓宫于东华门外,设厂,百官过者,莫进视。公踉跄奔赴跪梓宫前,大哭。贼执公,见自成,复大哭。以头触墀,血流被面。贼众持之,自成以好语劝公,使降。公曰:有三事尔从我,即降。一祖宗陵寝不可发掘,一须葬先帝以天子礼,一太子二王不可害,宜待以杞宋之礼。再四哀切,自成诺之。扶出。先是,以柳棺殓帝后,因公言,易梓宫,寻为帝后发丧,以天子礼葬于田贵妃陵园。惟公一人,斩衰徒步往葬,至陵襄事毕,恸哭作诗数章,遂于帝后寝前自缢死。南京赠太子太师,进侯,谥贞武。
一云葬毕即自杀,一云城陷之日,贼执国祯至,初时捍然不跪,贼再以危言恐之曰,当屠一城人。国祯乃跪曰:吾为阖城求全也。未数日,发同诸人追银,夹二次;已闻朱纯臣诛,即自缢。
一云:国祯掌领营兵,并无实籍。上信任之。一日见上曰:臣兵未尝不强,苦无饷耳。及外城陷,奄奔告上。上曰:大营兵何在?李国祯练兵何在?对曰:安得有兵?李兵已散。惟劝皇上走耳。城陷之日,国祯就擒,追赃残剥而死。
沈国元大事记云:先帝后殓葬,其易棺也,一言太子争之,一言李襄城争之,一言贼初用极菲棺,露顿东华门外道傍,诸僚无一言者,亦无一哭者,即默默趋拜者,亦仅数十人耳。次早有武官及运粮者百余人,向贼哭诉,贼始易以梓宫,移顿僧人施茶庐篷内。及柩暗从德胜门出,诸僚无一送者,亦无一哭者,遂草草掩于田贵妃坟内。与诸本所说,贼允百官请用帝礼,及不禁人哭拜,令人押东宫出城,往送葬于长陵之斜者,又皆不同。以理推之,襄城世臣,固因有哭诤自刎之义,而未必真也。储王为贼所忌,势不能守丧送葬,此时人情异向,其为默默,为草草,或无诬焉。
刘文炳
刘文炳,号淇筠,南直海州人,北直任耶籍,先帝太后侄也。太子太保,晋新乐侯,赐赉独厚。父维祖,弟文耀,俱官都督。贼破外城,上召文炳及驸马巩永固,各率家丁二十余人,欲于崇文门突围出,不得,乃回宫。文炳叹曰:身为戚臣,义不受辱,不可不与国同难。其女弟适李,年未三十而寡,文炳召之归。城陷,与弟左都督文耀,择一大井,驱男女子孙及其妹十六人,尽投于内,闭门令余丁悉入楼,积薪纵火焚,赐宅火发,乃跃入烈焰中。同死祖母瀛国太夫人,即帝外祖母也。时年九十余,亦投井死。南都赠文炳太师、恒国公,谥忠壮。弟文耀,赠太保,谥忠果。一载文炳自缢。
周镜
周镜,号正我,苏州人,顺天大兴籍。官东宫侍卫。闻贼变,母妻一门俱自尽。母卜氏,即先皇后母也。
甲乙史云:周镜,国丈嘉定伯周奎之侄也,未知孰是。须考之。一云三百余口,一时俱死。
巩永固
巩永固,字洪图,顺天大兴人,又云顺天籍,山东蒲台人。为驸马都尉,加少保。贼困京,欲从帝突围出,不得。归家,杀其爱马,焚其弓刀铠仗,大书八字于壁曰:“世受国恩,身不可辱”。时安乐公主已先一年卒,停榇左堂,有亲生子女五人,以黄绳系于灵前柱间,尽取所赐古玩书画,环绕殡宫,纵火焚死,然后自缢。一云自刎,南都赠少师,谥贞愍。
张庆臻
张庆臻,号凤华,河南永城人,晋惠安伯,加少师。闻城陷,尽散财物,与亲戚置酒,一家聚饮,积薪四围,全家燔死。南都赠太师,谥忠武。按公必太后兄也。或曰父。考后父名国纪,初传太后缢,不得其尸,既而有曰先帝将走煤山,请太后自裁。太后不从,城陷为闯得,后竟同去。嗟乎!传言如此,未可尽信。闻后父为粟监,晨起征租,见弃女于路,在霜雪中不死,收归育之。年十四五,姿貌绝世,将欲纳为妾,将入房,见红光满室,张晕仆地。如是者三。意必大贵人。始抚为女,后果正位中宫。崇祯末,民间讹言熹庙尚有遗孤在宫。又云非熹庙所遗。此必流寇伪造,故传布以摇人心者也。读繁霜沔水之章,可知千古一辙矣。母后之事,不敢斤言,因附记之。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小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