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张献忠陷舒城
张献忠陷舒城
正月十一日辛巳,贼陷潜山。二月,陷全椒。四月初三日壬寅,张献忠陷舒城。此皆壬午年事。舒城无令,参将孔廷训,同编修胡守恒,率民共守,后廷训降于贼,勾贼以洞车穴城,穿者数处,守恒督民补塞之,贼射书胁降,守恒燔其书于城下。越三日城陷,贼执守恒刃其腹,被数十创以死,献忠改舒城曰得胜州。初六乙巳,陷六安。六安州,亦属庐守府。
有本州诸生韩光祖,被贼执去,贼以刃胁光祖。光祖抗言生平读书,止知节义,城破身亡,誓不偷生。贼怒,断喉碎尸杀之。妻武氏投火死,媳李氏及一妹与一女,共投于井。子妾李氏遭贼割腹挖胎,受祸最惨。次子定策,孙日曦,身被数枪,骂贼死,而援剿守备王希韩,转战深入,被获见杀。
韩光祖死难事,野乘接书胡守恒,余故续此,则本州疑即庐州。
胡守恒,庐州府人,宋胡瑗二十一世孙也。崇祯戊辰进士,是榜同姓三人,胡守恒、胡士昌及无锡胡之竑也。虽为各府,俱称安定先生,后遂通谱焉。守恒初授浙江湖州府推官,选擢编修,死节一事,实不负上知云。
当时贼窟在英、霍二邑,二邑属庐州,庐为贼出没要道,窥伺久矣。然城坚不能遽拔。于是日在舒巢诸下邑,大肆焚杀,巢邑之破惨矣。更有最惨而不忍言者,莫如舒城。舒城庐之属邑也,贼踞城中凡八阅月,人民庐舍,荡然如洗。止留一片白地而已。惨哉!康熙六年夏,有业客述此,自言昔在舒、巢等处亲见者。
张献忠袭庐州
壬午五月初六日甲戌,献忠袭破庐州,适督学使者以较士至郡,献忠遣贼数百人,负书卷,衣青衿,杂应试者以进。甲戌夜,献忠疾驰入郡城中,贼纵火焚之遂陷。各官俱走,惟知府郑履祥死之。六月十五日癸丑,逮安庐巡抚郑二阳、凤阳总督高光斗。以马士英提督凤阳军务。二阳,河南鄢陵县人,万历己未进士。卢谦,号芳菱,庐州人,万历甲辰进士,授永丰知县,考选为御史。甲寅巡按真定,丁艰归,服除,补职督学顺天。崇祯十五年,流寇破庐州,官绅士庶,或避或降,时谦已在籍,独服其命服,整冠束带,危坐宅之中门。贼至,欲屈抑之,坐如故,百方挫折,略不为动。张目厉声叱曰:吾朝廷大僚,岂肯受辱于鼠狗?若辈死亡无日,尚敢凌侮长官耶?骂不止,遂遇害。诏赠光禄寺卿,荫子,予祭葬如例。
先是,崇祯八年,混天王等攻庐七日,知府吴大朴固守不下,贼乃去。至是张献忠,闻学使将按庐,遣贼作商贾分伏城内,俄学使信牌至,献忠截取之,使壮士伪为书役,迎学使中途刺死,自乘高车,令诸将扶拥而入,后以精兵易衿服随之,一似诸生迎学使状。时庐州匝月贼无动静,防御稍疏,忽报学使入境,急启门出迎,肩舆已近城矣,从者数百人,皆青衣儒冠,及入,三拜甫毕,里甲忽见,俱执短刀而起,时事在仓猝,咸惶遽失措,各鸟兽散,所伏之贼,亦应时而发,大肆毁杀,向之号为铁庐州者,不终朝失之矣。
明之所以失天下者,止因用贪鄙无能之辈耳。当献忠四月陷六安,六安为庐之属州,势孔亟矣,学使犹若承平按临,致贼得以乘其隙,迂腐至此,不亡何待?昔人大敌在前,尚戎服讲老子,卒至国亡身死,为千古笑。这都是一班不知生死的人。
贺一龙陷无为州
五月初八日丙子,革贼陷无为州,士民投河死者无算。颖州参将李栩侦知之,伏兵东南二十里,左至栩以骑兵迎战,伏兵起绕其后奋击败之,斩首千余。
革贼贺一龙已载于前,是贺一龙乃革贼也。而此上云革贼,下云左至,是左即革贼也。他卷又载革左。革疑革里眼,左为左金王。又似两人。是一是二,未知孰是?姑书以俟考。
革里眼入英、霍
六月,革里眼诸贼入六安、英霍诸山中,倚林樾度夏,秋爽复出,岁以为常,安庐州县官吏,咸携印篆,舣舟理事,城中荆榛满路,无复人烟。
张献忠僭号改元
六月,张献忠袭陷庐江。七月六日甲戌,毁庐州城。八月初四日辛丑,献忠大治舟舰于巢湖,习水师。十五日壬子,献忠复陷六安,尽断州民一臂,男左女右,献忠谋渡江,入南京,遂僭号改元,刻伪宝,选自宫男子,为总兵以下官。
黄得功逐贼
九月,黄得功、刘良佐逐贼于潜山山中,夜半噪而升,贼惊起失措,逾崖跳涧,四溃,追奔六十里,斩首万级,夺驿马数万。十月,刘良佐再破献忠于安庆。
张献忠陷太湖
十二月二十一日丙戌,张献忠陷无为州,复陷黄梅。二十七日壬辰,陷太湖。
无为州属庐州府,潜山、太湖二县属安庆府,黄梅县属湖广黄州府。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周书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杂家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艺文类聚
- 水浒传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