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高攀龙
高攀龙,字存之,号景逸,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公登第,旋丁嗣父忧,服阕授行人。自盟日:吾于道未有所见,但依独知担负,庶几深造。适佥事张世则疏诋程、朱,欲改易传注,上所著书求颁行天下,不胜愤,上崇正学辟异说一疏。报曰:高攀龙所言有关世教,寻论大本大机,语极剀切。高邑方在铨部,其相确证,深味河东粹言,谓约而且精,当字字体贴。孙立亭为司寇,相见勉以力学,且言律为世用,本因加意律学,作日省编,谓读书意思不进者。尊德性工夫少也。率以半日静坐,即出游公会,水边石上僧房,皆其默默斋心处。五更气清,尤自提策,忽思闲邪存诚句,觉得当下无邪,浑然是诚,又觉得觅诚即邪,存之即是,旧字云从,因以改焉。奉使金陵,邹南皋在刑部,各言所志,期以最上工夫,送朝感时事。上君相同心、惜才远佞疏,侵阁臣,下部院会议,闻之坦然。顾端文曰:亦觉未至,此意须当自得。公深服其言。既议上,降杂职,寻调极边,泾阳亦以言事黜矣。甲午,公赴揭阳典史,舟中严立规程,只于静中着力,当心气澄寝时,有塞乎天地气象,所经奇峻山川险绝滩顶,一一悦心,当境皆为我助。过汀州坐旅舍一小楼甚乐,手二程书,至万变俱在人,其实无一事句。猛省曰:果无事,从来牵缠,俄然斩绝,抵官勤职事,课农,集诸子要语刊示之。邑令为同年,佐其不逮,除一凶人,署事三月,觅差归与泾阳修东林书院,集吴越士会其中,一依白鹿洞旧规,每会拈出大旨互证,要归于端居主静。四十年攻苦,确然可自信。两朝以次起用废臣,神宗四十八年庚申,召拜光禄寺丞;熹宗元年辛酉,进光禄少卿。上戚畹郑氏疏,转太常少卿,又转太仆卿。时方从哲、郑养性之党,且愤且惧,窃窃以东林为言,将注其毒,京师建首善书院,邹南皋、冯少墟两中丞,率同志所辟,福清叶公为之记,称一时盛事。给事朱童蒙疏诋,大约归重东林,踵而归者甚众。两中丞皆辞位去。公亦疏辞,福清留之。明年,差归东林如故,日宦情秋露,学境春风,是可决择矣。无何晋刑部侍郎,还朝。公既入台,首纠极贪御史崔呈秀,夺官勘赃。呈秀遂投逆珰,言曾纠陶朗先,高攀龙曲庇,借事执仇,于是朗先直追赃四十八万,而公等尽逐。呈秀复用。明年乙丑,毁书院,杀杨涟等十余人。至丙寅三月十六日逮公。官旗拟于十八日开读。而公先于十七日谒道南祠,有别圣文,归看花后园,呼诸子举“原无生死”四字以示曰:急料理为出门计,独身就理,可免他累。作字二纸,示两孙无先发,明日以此付官旗。时已三更,命妻子暂退,移时诸孙推户入,不见公,发所封乃遗表也。诸子急遍视,则赴水死矣。思庙初历赠至兵部尚书,谥忠宪。光禄寺少卿高攀龙疏言戚畹郑氏,并其昔日所用之人,皆奴酋奸细,近且讹言入于大内矣。往者张差谋逆,实系郑国泰主谋;刘保谋逆,实系卢受通谋;受亦郑氏之私人也。自张差、刘保先后伏诛,凡谋必败,败必死,而人心积疑不解;宜令义性速归湖广原籍。至李如桢一家交关郑氏,陷名将,杀百万军民,失千里土地,祸延至今,且与李永芳约为内应,所当亟正典刑,以除祸本者也。崔文升当先帝哀痛劳瘁之日,故用泄药,是明以药弑也,陛下即不诛夷,仅止斥逐,今且潜伏京师,意欲何为?亦当亟正典刑者也。乞早正逆谋之罪。
都御史高攀龙,纠劾贪污御史崔呈秀,部议革职回籍,透支银数下抚按勘之,呈秀奉命淮扬,贪污可鄙,盗以贿释,犯以贿免,出巡每有节省之费,透支至一万四千两,各县赔补甚苦。其荐运同谈天相、樊尚燝、刘大受,旋而罗列其赃私,又荐霍丘知县郑延祚,吏科给事魏大中,又发其馈遗,御货攫金,墦间垄断,一身兼之,公因其回道考察劾之,以洗巡方之耻。
遗疏云:臣虽削籍,旧属大臣,大臣不可辱。辱大臣则辱国矣。谨北面稽首以效屈平之遗。君恩未报,愿结来生,臣高攀龙垂绝书。望使者特此以复皇上。
无锡庠士华时亨,字仲通,会元拱芳之侄也。时官旗已至苏州,尚未开读,时亨密闻,之即报于公。公遂赴园池死。而旗尉以颜佩韦等事过期不至,众疑时亨误逼大臣,咸虑之,俄而缇骑果至,始属时亨声气之广,名遂大着。
公有两荫,两子各得其一。长名世学,字伯祯;次名世儒,字仲叙。世儒以家窘先受职,辛未为都察院经历。然公所赠宫保诰敕尚未领玺,及丁丑携之入京,盖诰敕用宝,年只两次。三月二十五、九月二十五也。于未近三九月得者,每每领归无玺,亦容得补。世儒至京,以诰敕遽入内阁请宝,八月初一日,忽内寺二十人至寓索持诰敕人,谓有万世一人句在内,且字亦逾干,非诰体。旨责撰敕官常熟许士柔降三级,世儒亦降三级,乃为五城兵马吏。不然擢部属矣。呜呼,珰之流祸甚矣哉!
- 推荐作品: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宋史
- 晋书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墨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