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敏锐的视力,有公输班那样精巧的手艺,如果不使用圆规和曲尺,也画不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的听力,如果不根据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所遵循的道路,如果不施行爱民的政策,也不能把天下治理好。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现在有些国君虽有仁爱之心、仁爱之誉,但百姓却未能受到恩惠,未能被后世效法,就是因为不实行先王的道路的缘故。所以说,仅有善心不足以用来治理国政,仅有法度不能使之自行实施。《诗经》上说:‘无过失也无遗忘,一切都按旧规章。’遵守先王的法度竟然会犯错误,这是没有的事。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圣人既已竭尽了视力,再加以圆规、曲尺、水准、墨线,画方、圆、平、直是用不胜用的;既已竭尽了听力,再加以六律以校正五音,也是用不胜用的;既已竭尽了心思,再加以怜悯百姓的政策,因此就可以使仁爱覆盖天下。所以说,站得高必然是因为站在丘陵上的缘故,站得低必然是因为站在河流旁的缘故;治理国政如果不依照先王之道,怎能说得上有智慧呢?所以惟有爱民者适宜处在领导地位。不爱民而处在领导地位,就等于把他的恶行散播给大众。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在上者没有道路可以用来估量,在下者就没有法则可以遵守;朝廷之士不相信道路,下面的百工就不相信计量标准;君子的行为方式要约束使合规范,小人的行为方式要约束使合典范榜样,国家能生存下去,就可以说是幸运的了。所以说,城郭不完备,武器不充足,并不是国家的灾害;土地没有开垦,财物没有积聚,也不是国家的祸害;在上者没有社会行为规范,在下者就没有可学的,坏人横行,国家的灭亡就指日可待了。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诗经》上说:‘上天将要动乱时,不要轻慢懈怠。’所谓泄泄,就是拖沓疲沓的意思。侍奉国君没有最佳行为方式,进退之间没有社会行为规范,言论不是先王的道路,就是拖沓疲沓。所以说,用高标准责求君主就称为恭,陈述善良抵制邪恶就称为敬谨,自己的君主不能做到,自己就称为贼。”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隋书
- 元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政书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六韬
- 三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