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情况
关于《梦溪笔谈》的创作背景及相关情况,作者沈括在《梦溪笔谈·序》中有比较清楚的说明:1082年后,作者政治上不得志,约1088年前后住润州,在那里修筑一座梦溪园卜居,作者日常的生活较少外出,也较少与人来往,是谓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
在创作上,作者自谓圣谟国政,及事近宫省,皆不敢私纪。至于系当日士大夫毁誉者,虽善亦不欲书,非止不言人恶而已。即是说,帝王私事,当朝得失,人事毁誉,乃至之前自身的仕途遭遇等等,沈括都没有也不愿意涉及。因此,作者所创作的都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
《梦溪笔谈》的撰写时间,历来有多种说法。胡道静在《梦溪笔谈校正·引言》中提出:《梦溪笔谈》撰述于1086-1093年,大部分于1088年定居于润州以后写的;李裕民《关于沈括著作的几个问题》认为:作于1082年十月沈括在随州安置后,至迟在迁居润州梦溪园之初已完书。但现一般认为,胡道静的说法较为可靠,即《梦溪笔谈》成书于1086-1093年间。
书名《梦溪笔谈》,则是因为作者沈括在梦溪园完成作品,因此便以该园名为书名,曰梦溪。笔谈,则是由于平时和客人在园内交谈,作者经常将与客言者记录于册,友朋聚散无常,时长日久,作者觉得好像自己是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故用名笔谈。两者串列并称,则为《梦溪笔谈》。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孝经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齐民要术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