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谬误谲诈附
丁晋公之逐,土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一日,忽有一书与执政。执政得之,不敢发,立具上闻。洎发之,乃表也,深自叙致,词颇哀切。其间两句曰:“虽迁陵之罪大,念立主之功多。”遂有北还之命。谓多智变,以流人无因达章秦,遂托为执政书。度以上闻,因蒙宽宥。
丁晋公被放逐,士大夫避嫌疑,没有人敢与他互通声息,以书信问讯往来。有一天,忽然有他的一封信投给执政大臣,执政大臣收信后不敢打开,立即报告给了皇上。等到打开信封,才知道里面装的是给皇上的奏表,表中用尽心机委婉陈述自己的处境,为自己开脱,言词似乎恳切,心迹颇令人同情。其中有两句说:“虽迁移先帝陵址之事罪大,还望皇上念及罪臣辅佐先帝之功多。”于是有仁宗允许他迁居内地的诏命。丁谓多智术权变,以流放之人没有途径把私人章奏送到皇帝手上,于是假托为写给执政的书信,估计执政会不敢开拆而报告给皇帝,竟因此获得皇帝的宽恕而内迁。
段成式《酉阳杂俎》记事多诞。其间叙草木异物,尤多谬妄。率记异国所出,欲无根柢。如云“一木五香:根旃檀,节沉香,花鸡舌,叶藿,胶薰陆。”此尤谬。旃檀与沉香,两木元异。鸡舌即今丁香耳,今药品中所用者亦非。藿香自是草叶,南方至多。薰陆,小木而大叶,海南亦有薰陆,乃其胶也,今谓之乳头香。五物迥殊,元非同类。
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一书,记事多有荒诞不经之处。其中记叙奇花异草、珍贵树木尤多错误和歪曲,大抵记别国所出者几乎没有根底。如书中说:“有一种树能产五种香料:它的根是檀香,枝节是沉香,花是鸡舌香,叶是藿香,流出的胶是薰陆香。”这是特别荒谬的。檀香与沉香两种树木原是不同的。鸡舌香就是现在的丁香,今日药品中所用的鸡舌香也不是真正的鸡舌香。藿香自是草本植物,叶也是草叶,南方极为多见。薰陆香是小木本而大叶子,海南也有,所谓“薰陆”指的是它的胶,现在叫做“乳头香”。这五种植物迥然不同,原不属于同一类别。
包孝肃尹京,号为明察。有编民犯法,当杖脊。吏受赇,与之约曰:“今见尹,必付我责状。汝第呼号自辩,我与汝分此罪。汝决杖,我亦决杖。”既而包引囚问毕,果付吏责状。囚如吏言,分辩不已。吏大声诃之曰:“但受脊杖出去,何用多言!”包谓其市权,捽吏于庭,杖之十七。特宽囚罪,止从杖坐,以抑吏势。不知乃为所卖,卒如素约。小人为奸,固难防也。孝肃天性峭严,未尝有笑容,人谓“包希仁笑比黄河清”。
包孝肃为权知开封府,以明察著称。有个平民犯法当受杖脊之刑,府中有个吏人受了他的贿赂,与他约定说:“今天府尹要提讯你,一定会把写具结书的事交给我。你只管呼天喊地地为自己辩解,我给你分担罪责,你被判打板子,我也被判打板子。”没过多会儿,包拯叫人押囚犯上堂审讯完毕,果然叫吏人起草案子的具结书,囚犯按吏人事先的嘱咐,辩解个不停。吏人大声诃斥说:“你只管受脊杖滚出去,何必啰唆!”包拯以为这吏人越职卖权,把他揪到公堂上,打他屁股十七板,而特地宽减了囚犯的罪行,也只判他受臀杖,以抑制吏人的权势。其实包拯不知道已为吏人所卖,判决的结果最终和吏人事先与犯人的约定一样。小人做奸诈的勾当,本来就是很难防范的。包孝肃天性峭刻严厉,未尝有笑容,时人称“包拯笑比黄河清”。
李溥为江、淮发运使,每歳奏计,则以大船载东南美货,结纳当途,莫知纪极。章献太后垂帘时,溥因奏事,盛称浙茶之美,云:“自来进御,唯建州饼茶,而浙茶未尝修贡。本司以羡余钱买到数千斤,乞进入内。”自国门挽船而入,称进奉茶纲,有司不敢问。所贡余者,悉入私室。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歳例,每发运使入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余出使淮南时,见有重载入汴者,求得其籍,言两浙笺纸三暖船,他物称是。
李溥为江淮发运使,每年的年终进京奏报财计状况,即以大船装载东南地区珍贵土产交结贿赂朝中当权大臣,肆无忌惮,不知收敛。章献太后垂帘听政时,李溥利用奏事的机会,盛称浙江茶叶的优美精善,又说:“自来向皇宫进贡的,只有建州的饼茶,而浙江茶不曾修贡。本司用节余的钱买到浙江茶数千斤,请求允许贡入内宫。”他所调度的运茶船,直接从京城大门下的汴水道牵挽到城里,号称是“进奉皇帝的茶纲”,有关部门都不敢盘查。那些进贡剩余的茶叶,他都装入了私囊。李溥晚年以贿赂遭查处落败,被贬斥流放到海州,然而他所首开的茶贡却从此成为江淮发运司每年例行的进贡。每当发运使入奏茶纲进京,长长的大船遮蔽河面,从泗州连行七日到达京城。我出使淮南时,见有满载着货物准备入汴京的船只,曾设法弄到这些船只的货物单,上面虽写着“两浙笺纸三暖船”,其实所运送的其他贡物或私载的货物,都不亚于簿子上所登记的物品的数量。
海物有车渠,蛤属也,大者如箕,背有渠垄,如蚶壳,故以为器,致如白玉。生南海。《尚书大传》曰:“文王囚于羑里,散宜生得大贝,如车渠以献纣。”郑康成乃解之曰:“渠,车罔也。”盖康成不识车渠,谬解之耳。
海中有种生物叫砗磲,属于蚌蛤之类。大的有簸箕那么大,背上有沟有垄,像蚶子的壳,所以人们用它的壳作装饰器物,纹理细密,如同白玉。生于南海中。《尚书大传》说:“文王被囚禁于羑里,散宜生得一大贝如砗磲,以献给纣王。”郑康成竟解释说:“渠,就是车辋。”大概康成不知道什么是砗磲,不过误解之而已。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史记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奉天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红楼梦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独异志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