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利害
利害者,得失之本也,得失者,成败之源也。故就利而避害,爱得而憎失,物之恒情也。人皆知就利而避害,莫知缘害而见利,皆识爱得而憎失,莫识由失以至得。有知利之为害,害之为利,得之成失,失之成得,则可与谈利害而语得失矣。
夫内热者之饮毒药,非不害也;疽痤用砭石,非不痛也;然而为之者,以小痛来而大痛灭,则细害至巨害除也。饥而倍食,渴而大饮,热而投水,寒而入火,虽暂怡性,必为后患。菖蒲去蚤虱,而来蛐蜒;矾石止齿龋之痛,而朽牙根,躁痛虽弭,必至生害,此取小利而忘大利,唯去轻害而负重害也。
瘕疾填胸,而不敢铍,虿黾螫跗,而不敢斫,非好疾而爱毒,以破斫之患甚于疾螫也。鸩酒盈卮,渴者弗引,非不渴也,饮之立死。销金在炉,盗者弗掬,非不欲也,掬而灼烂。虓虎在前,地有隋珠,虽贪如盗跖,则手不暇拾,悬彀向心,路有西施,虽淫如景阳,则目不暇视。非不爱宝而悦色,然而不顾者,利缓而害急也。
昔齐有货美锦于市,盗于众中而窃之。吏执而问曰:“汝何盗锦于众中?”对曰:“吾但见锦,不见有人,故取之耳。”若斯人者,眩于利,而忘于害。黄口以贪饵而忘害,故擒于罗者;异鹊以见利而忘身,且怵于庄周。
是以智者见利而思难,暗者见利而忘患。思难而难不至,忘患而患反生。以是观之:利害之道,去就之理,亦以明矣。
- 推荐作品:
- 集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增广贤文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独异志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