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问拐带许国桢到堂 思爱女张王氏入梦
问拐带许国桢到堂 思爱女张王氏入梦
却说李瞎子老婆当堂发泼,李瞎子劝他回去,倒被他啐了一口。李公看这光景,叫左右快将李瞎子重责二百。快皂两班过来,将李瞎子拖翻在地。他老婆方站起身来,被左右连拖带撵的赶了出去。两旁看热闹的人无不匿笑。
李公命将李瞎子放起,吩咐伺候起马回衙。地方绅耆等在西方庵预备酒饭。李公刚退堂下来,前来迎接的两个绅士走上,坚请李公到庵赴席。李公再三辞谢,只受了两杯茶。马夫牵过马来,李公便辞了从绅士,拱手上马。衙役人等在前开道,陆大荣、李瞎子带着锁链,押在马后跟随。绅耆等送至村口方回。
李公进城,行至城隍庙拈香,然后回衙,升坐大堂。擂鼓排衙,三通已毕,班内走出两个人来,带着个年轻的学生,到案前下个半跪,缴签销差,原一是饬传许国桢的原差。李公销了差票,便传许国桢问话,说道:“你是许国桢么?”答道:“是。”又问道:“你今年多大年纪?”答道:“二十一岁。”
李公道:“你年轻的人,怎么干这不端的事?你师傅死了,怎敢把他的女儿拐跑!如今你把这女子藏在哪里?从实供来,免动刑讯。”许国桢道:“大老爷听禀,童生随我师傅读书多年,具有天良,哪敢干这昧理的事?那一天送殡回来,师妹有病,师母命童生坐车送回。不意车到李家砦地方,遇见一伙强人,将童生从车上拉下,连车并师妹一共劫去。童生不舍,跟随恳求放还,被强人用马棒在左膀上连打数下,一时疼痛昏晕,到黑夜方才苏醒,人车已不知方向。童生无奈,就在树林内暂过一宵,次日各处访问,查无踪影。一连几天追寻,不得下落。
童生忽得一病,浑身发烧,不省人事。幸得白衣庵慧明和尚留在阉中调养,始得痊可。前日方才进城,又不敢见师母的面。
正在为难,遇见大老爷差人前来,着童生到案,这是实话,并无半句虚言。”李公道:“被劫是哪一天?”答道:“是九月初二傍晚的时候。”李公喝道:“不想你这年轻小子,倒会说谎H你师妹被强人劫去,你又生病,到前日主才进城。怎你师母在西门外又遇见你,问他女儿下落,你为什么推说不知,反将他欧打,又将他头上的首饰抢去?今日拘拿到案,又敢巧言搪塞。”喝令左右先将许国桢重责二十戒尺再问。许国桢再三哀求,左右哪里听他,揎衣露袖,每手各责了十下。李公再叫他上前究问。许国桢还认定前供,矢口不移。李公命将许国桢暂押,候传张王氏到案面质。吩咐掩门退堂。
却说张王氏自从女儿不见之后,明则告官追究,暗则雇人寻访。时光迅速,不觉一月有余,哪里见一些儿踪影?急得个老婆儿头发都白了。这一天,正到吕祖阁求签回来,手拿签句在间壁杂货铺里请卜掌柜的讲解。可巧公差到门,说道:“张奶奶恭喜,你的事有点边儿了。”张王氏道:“天可怜见,阿弥陀佛,也有寻见我女儿的日子。”公差道:“你女儿倒没有寻,你女婿已寻着了,请你明日当堂质对。”张王氏道:“谁呀,你老说的?”公差道:“我说寻见的是许国桢。”张王氏道:“呸!那个天杀的,我恨不得咬下他的一块肉。他到底把我女儿藏在哪里去了?”那个卜掌柜道:“师奶奶不用着急,既将许国桢找到了,少不得自有你女儿的下落。两位贵差辛苦,且请喝杯茶,慢慢的再讲。”公差道:“承你费心,我们不喝茶。此来是奉本官吩咐,传张奶奶明日早堂与许国桢质对。明天务必早早的伺候,不要误了。我们还要回去销差。”说罢,两个人就转身出来。张王氏千谢万谢,卜掌柜也帮着周旋,算把公差打发走了。
张王氏回到家里,看见他女儿的妆奁,睹物思人,又不觉悲从中来,就在他丈夫张学究的灵位前哭了一常到晚上,也无心茶饭,拿个冷的硬馍馍啃了几口,喝了半碗水,便和衣倒在炕上。刚觉朦胧睡去,忽听大门碰得山响,疑心是公差前来催审,疾忙开门仔细一看,原来不是公差,却就是不见的那个十五岁的女儿,打扮得花枝招展,脸白唇红,觉得比先前分外娇艳光彩。张王氏不见犹可,一见他女儿回来,不禁得心花放开,赶上前拦腰抱住,说道:“我的儿,你想死我也。你这些时在哪里过来?叫为娘的哪一处不寻到。今天是谁送你来的?半夜三更,不要在外边着了凉,赶快到屋子里炕上坐去。”一面说,一面抱着女儿进来。方要回身关门,看见一个毛绒绒的东西正堵在门口,定睛一看,却是个锦纹斑毛的大虫,大个眼仿佛两盏琉璃灯一般,金光闪闪,眈眈注视。张王氏哪里看见过这样个东西,说声:“我的妈,是哪里来的?”道言未了,那虎对面扑来。张王氏仰面朝天,跌倒在地。
未知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周书
- 南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