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带
带之设,所以约束其服,有宽有狭,饰以金银犀玉,不一其制,老年但取服不散漫而已。用径寸大圈,玉与铜俱可,以皂色绸半幅,一头缝住圈上,围于腰,一头穿入圈内,宽紧任意勒之。即将带头压定腰旁,既无结束之劳,又得解脱之便。
有用钩子联络者,不劳结束,似亦甚便。《吴书》所谓“钩络带”类是。但腰间宽紧惟意所适,有时而异,钩子虽可作宽紧两三层,终难恰当,未为适意之用。
古人轻裘缓带,缓者宽也,若紧紧束缚,未免腰间拘板。少壮整饬仪容,必紧束垂绅,方为合度;老年家居,宜缓其带,则营卫流行,胸膈兼能舒畅。《南华经》曰:忘腰带之适也。又放翁诗云:“宽腰午饷余”。
或制腰束以代带,广约四五寸,作夹层者二。缉其下缝,开其上口,并可代囊。围于服外,密缀钮扣,以约束之。《记·玉藻》曰:“大夫大带四寸。”注:谓广之度也。然则古有带广四寸者,腰束如之,似亦可称大带。
带可结佩,古人佩Δ佩砺,咸资于用。老年无须此,可佩小囊,或要事善忘,书而纳于中,以备省览。再则剔齿签与取耳具,一时欲用,等于急需,亦必囊贮。更擦手有巾,用 及用绸用皮,随时异宜,俱佩于带。老年一物不周,遂觉不适,故小节亦必加详。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