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二 曲礼子贡问
子贡问于孔子曰:“晋文公实召天子而使诸侯朝焉。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阳,何也?”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亦书其率诸侯事天子而已。”孔子在宋,见桓魋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夫子愀然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朽之速愈。”冉子仆曰:“礼,凶事不豫,此何谓也?”夫子曰:“既死而议谥,谥定而卜葬,既葬而立庙,皆臣子之事,非所豫属也,况自为之哉。”南宫敬叔以富得罪于定公,奔卫,卫侯请复之,载其宝以朝。夫子闻之曰:“若是其货也,丧不若速贫之愈。”子游侍曰:“敢问何谓如此?孔子曰:“富而不好礼,殃也,敬叔以富丧矣,而又弗改,吾惧其将有后患也。”敬叔闻之,骤如孔氏,而后循礼施散焉。孔子在齐,齐大旱,春饥。景公问于孔子曰:“如之何?”孔子曰:“凶年则乘驽马,力役不兴,驰道不修,祈以币玉,祭祀不悬,祀以下牲,此贤君自贬以救民之礼也。”
子贡问孔子说:“晋文公在温地的会盟,实际召请来周天子,而让诸侯来朝见。老师您编写《春秋》时写道:‘天王在河阳打猎。’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以臣下的身份召请君主,这不可以效法。所以我如此写,就是要写成晋文公率诸侯来朝见天子。”孔子在宋国,看见桓魋为自己预做石椁,做了三年还没有完工,工匠都为此感到忧虑。孔子面有忧色,说:“像这样奢靡,死了还不如快点腐朽的好。”冉有跟随侍奉孔子,说:“《礼》书说,凶事不可能预先就料到。这是指的什么呢?”孔子说:“人死了以后再议定谥号,谥号定了以后再选择下葬地点日期,安葬完毕再建立宗庙,这些事都应该由属下的臣子来办,并非是预先就操办好,更何况是自己为自己操办呢?”南公敬叔因富有而得罪了鲁定公,逃到了卫国。卫侯请求鲁定公恢复敬叔的官位。敬叔就载着他的宝物来朝见鲁定公。孔子听到这件事,说:“像这样使用财货进行贿赂,丢了官位还不如迅速贫穷的好呢!”子游正侍奉孔子,说:“请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富而不好礼,必定会招致灾祸。南宫敬叔因富有而丧失官位,却仍不知改悔,我恐怕他将来还会有祸患啊!”南宫敬叔听到孔子的话,马上去见孔子,从此以后他做事遵循礼节,还把自己的财产施舍给百姓。孔子在齐国的时候,齐国大旱,春季出现了饥荒。齐景公问孔子说:“怎么办呢?”孔子说:“遇到灾荒年景,出门乘坐要用劣马,不兴劳役,不修驰道,国君有所祈祷,用币和玉,不用牲畜,祭祀不奏乐,祭祀用的牲畜也用次等的。这是贤明君主自己降低等级以拯救民众的礼啊!”
孔子适季氏,康子昼居内寝。孔子问其所疾。康子出见之。言终,孔子退,子贡问曰:“季孙不疾而问诸疾,礼与?”孔子曰:“夫礼,君子不有大故,则不宿于外。非致齐也,非疾也,则不昼处于内,是故夜居外,虽吊之,可也。昼居于内,虽问其疾,可也。”
孔子到季康子家去,见康子白天在内室睡觉,孔子探问他的病情,康子出来接见孔子。说完话,孔子就退了出来。子贡问孔子说:“季康子没有病,而您却探问他的病,这合乎礼吗?”孔子说:“根据礼,君子没有遇到大的变故,则不睡在外室。如果不是祭祀、不是有病,白天也不在内室睡觉,因此,夜里睡在外室,即使吊问,也是可以的。白天在内室睡觉,即使探问他的病情,也是可以的。”
孔子为大司寇,国厩焚,子退朝而之火所,乡人有自为火来者,则拜之,士一,大夫再。子贡曰:“敢问何也?”孔子曰:“其来者亦相吊之道也。吾为有司,故拜之。”
孔子担任大司寇的时候,国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后来到着火的地方。有乡亲来慰问的,孔子都对他们拜谢,对士拜谢一次,对大夫拜谢两次。予贡问为什么这么做呢?”孔子说:“他们来这里,也是慰问的礼节。我是主管官员,所以要拜谢。”
吴延陵季子聘于上国,适齐,于其返也,其长子死于嬴博之间。孔子闻之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而观其葬焉。”其敛,以时服而已,其圹掩坎,深不至于泉;其葬无明器之赠。既葬,其封广轮掩坎,其高可肘隐也;既封,则季子乃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所不之,则无所不之。”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礼,其合矣。”
吴国的延陵季子到齐国去访问,在返回的途中,他的大儿子死在齐国的嬴、博之间。孔子听到此事,说:“延陵季子是吴国精通礼仪的人。”于是前往观看他主持的葬礼。延陵季子给儿子入殓时,穿着平时的衣服,墓穴的坑不深,不至于见水,没有陪葬的明器。下葬之后,坟头的长宽正好封住坑,高度比胳膊肘高。坟头做好后,延陵季子袒露左臂,从右向左绕着坟头走,并且哭喊了三次,说:“骨肉回归于土,这是命呀!你的魂魄无所不往,无所不往!”说完就走了。孔子说;“延陵季子主持的葬礼,是很合乎礼制的。”
子游问丧之具。孔子曰:“称家之有亡焉。”子游曰:“有亡恶于齐?”孔子曰:“有也,则无过礼。苟亡矣,则敛手足形,还葬悬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故夫丧亡,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祀,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
子游问丧事操办的流程。孔子说:“根据家庭的贫富程度来办就可以了。”子游说:”贫和富的限度又该如何掌握呢?”孔子说:“家庭富裕也要依礼行事,不要超过礼的规定。如果不富裕,只要衣被能遮住身体,简单地安葬,用绳子悬吊着棺木下葬,又有谁会责难你失礼呢?所以举办丧事,与其哀痛不足而礼仪完备,不如礼仪不足而哀痛有余;举行祭祀,与其恭敬不足而礼仪完备,不如礼仪欠缺而恭敬有余。”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帝范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