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灵枢·决气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
黄帝说:我听说人体有精、气、津、液、血、脉的说法,我认为这些不过是一种气罢了,现在却把它分为六种,我不懂这是怎么回事。
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岐伯说:男女交合之后,可以产生新的生命体,在形体出现以前,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就叫做精。
何谓气?
(黄帝问:)什么是气?
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岐伯说:上焦把饮食精微物质宣发布散到全身,可以温煦皮肤、充实形体、滋润毛发,就像雾露灌溉各种生物一样,这就叫做气。
何谓津?
(黄帝问:)什么是津?
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岐伯说:肌腠疏泄太过,汗出过多,这样的汗就叫做津。
何谓液?
(黄帝问:)什么是液?
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岐伯说:饮食入胃,水谷精微充满于周身,外溢部分输注于骨髓中,使筋骨关节可以曲伸灵活,渗出的部分可以补益脑髓,散布到皮肤,保持皮肤润泽的物质,就叫做液。
何谓血?
(黄帝问:)什么是血?
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岐伯说:位于中焦的脾胃接纳饮食物,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经过气化变成红色的液体,这就叫做血。
何谓脉?
(黄帝问:)什么是脉?
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岐伯说:向隧道一样约束着营血的运行,不使它泛滥妄行,就叫做脉。
黄帝曰:六气者,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
黄帝问:上述精、气、津、液、血、脉六气的有余和不足各有什么表现?如何才能了解气的多少、脑髓的虚实、血脉的清浊呢?
岐伯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脉脱者,)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岐伯说:精的大量耗损,会使人耳聋;气虚的,可使人的眼睛看不清东西;津虚的,腠理开泄,使人大量汗出;液虚的,四肢关节屈伸不利,面色枯槁没有光泽,脑髓不充满,小腿酸软,经常耳鸣;血虚的,面色苍白而不润泽;脉虚的,脉管空虚下陷。从这些就可以了解六气异常的表现。
黄帝曰:六气者,贵贱何如?
黄帝问:六气对人体作用的重要性有何不同呢?
岐伯曰: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
岐伯说:六气,分别由各自的脏器主管,它们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及功能的正常与否,可以了解这些脏器的工作状态。但是,六气都是五谷精微所化生的,而这些精微物质又化生于胃,因此胃是六气化生的源泉。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国语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墨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庄子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