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越语·越兴师伐吴而弗与战
至于玄月,王召范蠡而问焉,曰:“谚有之曰,觥饭不及壶飧。今岁晚矣,子将奈何?”对曰:“微君王之言,臣故将谒之。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王曰:“诺。”遂兴师伐吴,至于五湖。
到了这年的九月,越王召见范蠡,向他请教说:“俗话说得好,饿着肚子等好吃的,还不如先吃到一碗粗米饭。如今一年快要完了,你看怎么办呢?”范蠡说:“君王不说这话,我也要请求君王攻打吴国了。我听说,捕捉机遇,就好像扑灭大火和追捕逃犯一样,拼命追赶还怕来不及。”越王说:“好。”于是马上起兵攻打吴国,进军到五湖。
吴人闻之,出而挑战,一日五反。王弗忍,欲许之,范蠡进谏曰:“夫谋之廊庙,失之中原,其可乎?王姑勿许也。臣闻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赢缩转化,后将悔之。天节固然,唯谋不迁。”王曰:“诺。”弗许。
吴国人听说越军来了,出兵挑战,一天之内来回五次。越王按捺不住,准备答应交战。范蠡进谏说:“在朝廷里谋划得好好的,一到战场就失算,这样可以吗?君王暂且不要答应交战。我听说,时机到来不能怠慢,时机失去就不会再来。上天赐予却不收受,反而会有灾难。进退变化中,如果拿不准主意,之后一定会懊悔。天道变化本来就是这样,谋划好了的事就不要再更改了。”越王说:“好吧。”就没有同意交战。
范蠡曰:“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赢缩以为常,四时以为纪,无过天极,究数而止。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明者以为法,微者则是行。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后则用阴,先则用阳;近则用柔,远则用刚。后无阴蔽,先无阳察,用人无艺,往从其所。刚强以御,阳节不尽,不死其野。彼来从我,固守勿与。
范蠡说:“臣听说古代善于用兵的人,以星辰出没和四时转换的规律为准则,不越过天道的极限,到了一定的限度就停止。天道非常明显,日月的运行是天道的常规。日月光明时可以作前进的法则,日月晦暗时可以作隐蔽的榜样。阳达到极点一定会转为阴,阴达到极点一定会转为阳。太阳落了又升,月亮圆了又缺。古时善于用兵的人,遵循着天地的常规,和它一起行动。被动防守时用阴道,主动进攻时用阳道。敌人逼近时用柔道,敌人远离时用刚道。但被动防守时不能过于隐蔽,主动进攻时也不能过于显露。用兵没有一定的格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作决定。如果敌方顽强抵抗,说明他们的阳气还没有耗尽,就不同他们死战。当敌方来寻我交战时,我们就坚守不战。
若将与之,必因天地之灾,又观其民之饥饱劳逸以参之。尽其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宜为人客,刚强而力疾;阳节不尽,轻而不可取。宜为人主,安徐而重固;阴节不尽,柔而不可迫。
如果准备出战,一定要乘敌方遭遇灾祸的时候,而且还要看他们的民众是饥是饱,是劳是逸,作为决定出战与否的参考。直到敌方的阳气耗尽,我方的阴气积蓄饱满,然后才可夺取胜利。采取攻势的时候,应该勇猛顽强而行动迅速。敌方阳气没有耗尽前,不要轻易攻取。采取守势的时候,应该从容不迫。我方阴气没有耗尽前,虽然柔弱也不可能被困迫。
凡陈之道,设右以为牝,益左以为牡,蚤晏无失,必顺天道,周旋无究。今其来也,刚强而力疾,王姑待之。”王曰:“诺。”弗与战。
布阵的方法也很重要,右翼可以布阵严整,但不是主力所在。左翼应该加强一些,使它成为主力。早晚都不能有疏忽,顺着天道,进退周旋而变化无穷。如今敌方的来势凶猛而迅速,君王还是暂且等一等吧。”越王说:“好。”于是没有和吴军交战。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周礼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濒湖脉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