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楚语·子常问蓄货聚马鬬且论其必亡
鬬且廷见令尹子常,子常与之语,问蓄货聚马。归以语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吾见令尹,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殆必亡者也。
鬬且在朝廷见了令尹子常,子常和他谈话,询问怎样才能聚敛财宝和马匹。鬬且回家后告诉了他的弟弟,说:“楚国恐怕即将衰亡!如果不这样,令尹恐怕不免于难。我见到令尹,令尹询问怎样积聚财宝,像饥饿的豺狼一样,恐怕是一定要败亡的。
“夫古者聚货不妨民衣食之利,聚马不害民之财用,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不是过也。公货足以宾献,家货足以共用,不是过也。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将何以封矣。
“古时候积聚财货不妨害百姓衣食的利益,聚敛马匹不损害百姓的财物,国家征收的马匹能满足行军所用,公卿的戎马能与兵赋的需要相称,不超过这个限度。公卿的财货足够馈赠贡献所用,大夫家的财货足够供给使用,不超过这个限度,财货与马匹过多百姓就会穷困,百姓穷困就会有背叛之心,又凭借什么来立国呢?
“昔鬬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之故也。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于今秩之。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复。人谓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曰:‘夫从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旷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故庄王之世,灭若敖氏,唯子文之后在,至于今处郧,为楚良臣。是不先恤民而后己之富乎?
“以前鬬子文三次辞去令尹的职务,家里没有储存任何粮食,是因为体恤百姓。楚成王听说子文吃了早饭就没有晚饭,因此每逢朝见时就准备一束肉干、一筐粮食,用来送给子文。直到现在已成为对待令尹的惯例。成王每次颁下子文的俸禄,子文一定要逃避,等到成王不再这样做,他才回来任职。有人对子文说:‘人活着都追求富贵,您却逃避它,是为什么呢?’子文回答说:‘从政的人,是保护人民的。民众贫困,而我富贵,这是劳苦了百姓而使自己富有,不知哪天就会遭遇祸患而死去。我是逃避死亡,不是逃避富贵。’所以楚庄王在位的时候,灭掉了若敖氏家族,只有子文的后代还在,一直到现在还住在郧地,做楚国的良臣。这不是先体恤百姓然后自己才富有吗?
“今子常,先大夫之后也,而相楚君无令名于四方。民之羸馁,日已甚矣。四境盈垒,道殣相望,盗贼司目,民无所放。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积货滋多,蓄怨滋厚,不亡何待。
“现在子常,是先大夫的后代,辅佐楚国国君却在四方没有好名声。百姓忍饥挨饿,一天比一天严重。四周边境布满了堡垒,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盗贼张目窥伺,民众无所依靠。他不去顾恤这些,反而聚敛不已,招致民众怨恨的太多了。积累的财货越多,蓄积的怨恨也就越深,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夫民心之愠也,若防大川焉,溃而所犯必大矣。子常其能贤于成、灵乎?成不礼于穆,愿食熊蹯,不获而死。灵不顾于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子常为政,而无礼不顾甚于成、灵,其独何力以待之!”期年,乃有柏举之战,子常奔郑,昭王奔随。
“对待百姓心中的愤怒,就像堤防大河一样,一旦崩溃了破坏一定很大。子常的下场能比成王和灵王好吗?成王对穆王无礼,临死时想吃熊掌,都没有得到就死了。灵王不顾百姓死活,全国的人都抛弃了他,就像丢下脚印一样。子常执政,他对别人的无礼和不顾百姓死活,比成王、灵王还厉害,他独自一个人有什么力量来抵御呢?”一年以后,就发生了柏举之战,子常逃亡到了郑国,楚昭王逃到随国。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仪礼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南史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红楼梦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