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鬼谷子·飞箝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计,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术;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积财货、琦玮、珠玉、白璧、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
只要善于揣度权谋,衡量人的能力,就能吸引远近人才。要造成一种声势,使事情获得成功,就得先观察人们相同和不同之处,区别议论的是与非,了解对内对外的各种进言,掌握其真假,决定事关安危的计谋,确定与谁亲近和与谁疏远。然后再看看这样做的利弊得失。衡量这些关系时,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进行研究,进行探索,使之为我所用。借用引诱使对方说出真情,然后通过恭维来钳住对手。钩钳之语是一种游说辞令,其特点是忽同忽异。对于那些没法控制的对手,或者先对他们威胁利诱,然后再对他们反复试探;或者先对他们反复试探,然后再摧毁他们;或者在反复考验中,毁灭对方,或者把摧毁对方作为反复考验。想要重用某些人时,可先赏赐财物、珠宝、玉石、白璧和封地,以便对他们试探;或者通过衡量其才能创造气氛,来吸引他们;或者通过寻找机会来控制对方,在这个过程中要运用抵之术。
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阻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求之。
运用“飞箝术”来治理天下,就必须考量人的权谋和才干,明察各种势力的兴亡盛衰,掌握地形的宽窄和山川险阻的难易,以及各国人口数量和经济状况,诸侯间交往中谁与谁亲密,谁与谁疏远,谁与谁友好,谁与谁相恶。要详细考察对方的愿望和想法,了解他们的好恶,然后从对方最看重的地方加以游说,先用“飞”的方法诱出对方爱好之所在。最后再用“钳”的方法控制住对方。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钳和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
运用“飞钳术”游说他人,就要揣摩对方的智慧和才能,权衡对方的实力,估量对方的势气,然后以此为突破口与对方周旋,进而争取以“飞钳”之术达成妥协,有意识地适应对方。这就是妙用“飞箝”以控制他人的手段。
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钳而纵,可钳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运用“飞钳术”游说他人,就要用华美的辞藻套出对方的实情,保持联系,勿使失误,以便考究游说的辞令。这样就可以把握关键实现合纵,也可以实现连横;也可以引而向东,也可以引而向西;可以引而向南,也可以引而向北;可以引而返还,也可以引而复去。虽然如此,还是要小心谨慎,不可丧失其节度。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亢仓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