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现存的《高士传》分上、中、下三卷,采尧、舜、夏、商、周、秦、汉、魏古今八代之士,立91传,其中《长沮桀溺》、《鲁二徵士》一传记2人,《四皓》一传记4人,共记96人。
在42岁至46岁时,他患风痹,肢体不遂,因而潜心钻研医学;手不释卷。魏晋朝廷曾几次请他出仕,他坚辞不就,一心致力医学,尤以针灸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大。他汲取了《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有关针灸的重要内容,总结了秦汉三国以来的针灸成就,融合了自己的临证经验,于公元256-282年,写成了《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针灸甲乙经》或《甲乙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针灸专著。全书12卷,128篇。,书中叙述了人体生理、病理,重点介绍了腧穴,详细论述了针灸操作方法,并把各种适应证按照临证需要排列出来。由于他在编纂过程中是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故很切实用,易于掌握。该书影响久远,其它的著名针灸著作,都是在《甲乙经》的基础上发挥发展而成。该书早已流传国外,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上有深远的影响。
立传的标准,用皇甫谧自己的话说是身不屈于王公,名不耗于终始。按照这个标准,被孔子、司马迁称颂过的伯夷、叔齐,被班固表彰过的两龚即龚胜、龚舍,也不在立传之列。伯夷、叔齐宁肯饿死,耻食周粟,执节很高,但毕竟有过叩马而谏的自屈行为;两龚断然拒绝出仕新莽,晚节很好,但早年总是出过仕的。因此,皇甫谧《高士传》记载的96名高士全是经过旁推毖纬、钩探九流、水中澄金而得到的没有出过仕的高让之士。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及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社会生活,,甚至于一个侧面的社会历史。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中庸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梁书
- 陈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淮南子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