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卷下·严光
严光,字子陵,会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同光武游学。及帝即位,光乃变易姓名,隐逝不见。帝思其贤,乃物色求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光也,乃遣安车玄纁聘之,三反而后至。司徒霸与光素旧,欲屈光到霸所语言,遣使西曹属侯子道奉书,光不起,於床上箕踞抱膝发书。读讫,问子道曰:“君房素痴,今为三公,宁小差否?”子道曰:“位已鼎足,不痴也。”光曰:“遣卿来何言?”子道传霸言,光曰:“卿言不痴,是非痴语曲也。天子徵我,三乃来。人主尚不见,当见人臣乎?”子道求报,光曰:“我手不能书。”乃口授之,使者嫌少,可更足。光曰:“买菜乎?求益也。”霸封奏其书,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曰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卧所,抚其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而言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於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曰,因其偃卧。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於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徵,不至。年八十,终於家。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将苑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何典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