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以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为主要标志,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在发生了一个飞跃。但当时的铁农具以小型的镢、锸、锄之类为多,铁犁数量很少,而且形制原始,牛耕的推广还是很初步的。长期的战争又使新的生产力所包含的能量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秦的统一本来给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秦朝的苛玫暴敛,无限度地使用民力,又造成了社会生产的破坏。刘邦结束了楚汉相争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汉初统治者吸收了亡秦的教训,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重视对农业生产的保护和劝导,社会经济获得了恢复和发展。
到了汉武帝时期,生产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以耦犁的发明和推广为标志,铁犁牛耕在黄河流域获得了普及,并向其他地区推广开去。春秋战国以来生产力跃进所蕴涵的能量,至此充分地迸发出来,农业生产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商品经济也呈现出一片繁荣。农业生产力的这种空前的发展,为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新的基础。《氾胜之书》正是在这新的基础上对新的经验所作的新的总结。
在战国秦汉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关中地区处于领先的地位。商鞅变法后,秦国长期实行奖励耕战的政策,农业经济发展很快,牛耕也比关东六国有较大程度的推广,郑国渠的建成又大大加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秦帝国建立后,赋役的重负主要压在原山东六国的头上,对原秦国本土的经济则采取了保护政策,大量的迁民又使秦本土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获得补充,因此,在山东六国农业经济濒于崩溃的同时,关中地区的经济却相对稳定和有所发展;,从而在楚汉战争中成为支持刘邦取得战争胜利的可靠后方。重新统一后的汉帝国,继续建都关中;关中又成为汉朝政府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点地区获得全国各地人力物力的支持。西汉时期,关中地区兴建了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冬麦的种植有了很大发展,赵过总结的耦犁和代田法也是首先在关中地区推广的。关中成了膏壤沃野千里的首富之区。据司马迁的估计,关中之地 [4
我国自战国以后,黄河流域进入大规模开发的新阶段,耕地大为扩展,沟洫农田逐渐废弃,干旱又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威胁。在氾胜之从事劝农活动的关中地区,情况更是这样。这里降水量不多,分布又不均匀,旱涝交替发生,尤以旱的威胁最大。灌溉工程虽有较大发展,但旱地毕竟是大多数,需要尽可能地接纳和保持天然的降水,包括每年西北季风送来的冬雪。总之,这是一个典型的旱农区;这种自然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
氾胜之生活的时代,还向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一是人口的迅速增加。据《汉书·地理志》所载,汉平帝年间在籍民户为一千二百多万,口数为五千九百多万,这是汉代人口的最高峰。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因此越来越大。二是西汉中期以后,土地兼并日益发展,大量农民丧失土地,社会上出现严重的流民问题。成帝时,虽然天下无兵革之事,号为安乐,但更大的社会危机也在蕴酿之中。汉朝统治者面临一个如何安置无地或少地农民,,稳定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问题。
《氾胜之书》就是在上述社会背景下出现的,这些背景在《氾胜之书》中都留下了印迹。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地理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史通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