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节义
高祖命屈突仲通副太宗讨王世充,时通二子俱在充所。高祖谓通曰:“东征之事,今且相属,其如两子何?”通对曰:“臣以朽老,诚不足当重任,但自惟畴昔就执事,岂以两儿为念!两儿若死,自是其命,终不以私害公也。”高祖叹息曰:“徇义之夫,一至于此,可尚也。”
李纲,慷慨有志节,每以忠义自命。初名瑗,字子玉,读《后汉书》,慕张纲为人,因改名曰纲,字文纪。周齐王宪引为参军。及宪遇害,无敢收视,其扶抚柩号恸,躬自埋瘗,时人义之。仕隋太子洗马。太子勇之废也,隋文帝切责宫寮,以其不存辅导。纲对曰:“今日之事,乃陛下过,非太子罪也。太子才非常品,性本常人,得贤明之士辅之,足嗣皇业。奈何使弦歌鹰犬之徒,日在其侧。乃陛下训导之不足,岂太子罪耶!”文帝奇之,擢为尚书左丞。周齐王女孀居,纲以故吏,每加赡恤。及纲卒,宇文氏被发号哭,如丧其夫也。
高祖入京城,隋代王府寮咸散,唯侍读姚思廉不离王侧。义师将入殿门,思廉谓之曰:“唐公举义,本匡王室,不宜无礼于王。”众伏其言,于是布列阶下。须臾,太宗至,闻其义,令其扶主至顺阳门,泣拜而去。众咸叹其贞,谓:“忠烈之士也。”
节愍太子兵散遇害,宫窃莫敢近者。有永和县丞宁嘉勖,解衣裹太子首号哭。时人义之。宗楚客闻之大怒,收付制狱,贬平兴丞,因杀之。睿宗践祚,下诏曰:“宁嘉勖能重名节,事高栾、向,幽途已往,生气凛然。静言忠义,追存褒宠,可赠永和县令。”
禄山之难,御史中丞卢奕留司东都。禄山反,未至间,奕遣家属入京,誓以守死。贼至,奕朝服持印坐腰事以见贼徒,谓曰:“为人臣,识忠与顺耳,使不为逆节,死无恨焉。”贼徒皆怆然改容,遂遇害。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帝范
- 中论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术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阴符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