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为政篇·致九弟·述让纪瑞承荫
沅弟左右:
左臂疼痛,不能伸缩,实深悬系,兹专人送膏药三个与弟,即余去年贴手臂而立愈者,可试贴之,有益无损也。拂意之事,接于耳目,不知果指何事?若与阿兄是有不合则尽可不必拂郁;弟有大功于家,有大功于国,余岂有不感激不爱护之理?
余待希厚雪霆诸君,颇自觉仁让兼至,岂有待弟反薄之理?惟有时与弟意趣不合,弟之志事,颇近春夏发舒之气,余之志事,颇近秋冬收啬之气。弟意以发舒而生机乃旺,余意以收啬而生机乃厚.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借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曾屡次以此七字教诫春霆,不知与弟道及否?
星冈公昔年诗人,无论贵贱老小,纯是一团和气。独对子孙诸侄,则严肃异常,遇佳时令节,尤为凛凛不可犯。盖亦具一种收啬之气,不使家中欢乐过节,流于放肆也,余于弟营保举银钱军械等事,每每稍示节制,亦犹本花未全开月末圆之义。至危迫之际,则救焚拯溺,不复稍有所吝矣。弟意有不满处,皆在此等上头,故将余之襟怀揭出,俾弟择其疑而豁其郁,此关一破,则余兄弟丝毫皆合矣。
再余此次应得一品荫生,已于去年八月咨部,以纪瑞侄承荫;因恐弟辞让,故当时仅告澄而本告弟也。将来瑞侄满二十岁时,纪泽已三十矣。同去考荫,同当部曹,若能考到御史,亦不失世家气象。以弟于祖父兄弟宗族之河,竭力谒诚,将来后辈必有可观。目下小恙,断不为害,但今年切不宜亲自督队耳。(同治二年正月十八日)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史记
- 后汉书
- 清史稿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知言
- 老子
- 列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