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治家篇·致四弟·得两弟为帮手
澄侯四弟左右:
二十八日由瑞州营递到父大人手谕,并弟与泽儿等信,具悉一切。六弟在瑞州输一应事宜,尚属妥善,识见本好,气质近亦和平。九弟治军严明,名望极振。吾得两弟为帮手,大局或有转机。
次青在贵溪尚平安,惟久缺口粮,又败挫之后,至今尚未克整顿完好。雪琴在吴城,名声尚好,惟水浅不宜舟战,时时可虑。
余身体平安,癣疾虽发,较之住在京师,则已大减,幕府乏好帮手,凡奏折书信批禀,均须亲手为之,以是不免有廷阁耳。余性喜读书,每日仍看数十页,亦不免抛荒军务,然非此则更无以自怡也。
纪泽看汉书,须以勤敏行之,每日至少亦须看二十页*。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搁间断,或数年而不能毕一部。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热,须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甲五经书已读毕否?须速点速读,不必一一求熟,恐因求熟之一字,而终身未能读完经书。吾乡子弟,未读完经书者甚多,此后当力戒之。馅汐阴如未读完经书,当速补之,至嘱至嘱!(咸丰六年十一月廿九日)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园冶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朱子家训
- 人物志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列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