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回 晋兵智困王延政
晋兵智困王延政
却说王审知,乃光州固始人,王潮之弟也。唐昭宗时,王潮据闽已卒,弟审知封为闽王,审知立延翰为嗣。延翰骄残,暴灭兄弟,被审知养子延禀弑之,而立其弟延钧,更名曰璘,璘又被其臣李仿所弑,而立福王昶为帝,未及数月,昶又为叔曦所弑。曦既立,骄淫苛虐,建州刺史王延政数以书谏之,于是兄弟积相猜忌,治兵相攻,互有胜负,闽粤之间,暴骨盈野,曦立方二十一年,指挥使朱文进谋弑之,而自立,闽人共讨杀文进,传首建州。
至是,延政乃自称帝,国号曰殷。有平章事潘承祐上书陈十事,大旨言兄弟相攻,荡灭天理,一也。赋敛繁重,力役无节,二也。发民为兵,羁旅愁怨,三也。杨思恭夺人衣食,使怨归于上,四也。疆土狭隘,多置州县,增吏困民,五也。将攻临汀,不忧金陵、钱唐乘虚相袭,六也。括民资财,逋逃者被刑,七也。征果菜鱼米利,八也。即位未尝与邻通德,九也。
宫室无度,荒淫酒色,十也。殷主延政大怒,削去承祐官爵。
参军雷友金谏曰:“晋以重爵加封主公,又令镇守边隅,不征钱粮,今若反背,深为不忠,加之刘知远善能用兵,威振华夏,当初唐兵尤自惧之,况主公乎?”延政大怒,将友金推出斩之。
乃令大将苟琳、虞淳为先锋,起八闽军马,共得十五万,于路放火抢劫。
晋王闻之,即宣刘知远至洛阳商议起兵。此时,刘知远在长安,星夜赴洛阳面君。晋王曰:“远宣将军还朝,别无他事,今王延政负义谋反,不可不诛。”知远奏曰:“臣部下马步军五万,足可破王延政矣!”知远举柴研为正先锋,石炖为副先锋。晋王远送出城,大队人马南行,只见旌旗掩日,金鼓喧天,杀奔建州而来。
却说哨马飞报王延政,延政略有惧色。即差人求救于吴越,越王先差董铨为先锋,周麟副之,引本部军二万五千,前来迎敌。晋军中柴研出马,与董拴交锋,战不十合,铨拖枪败走,周麟出马接战,抵敌不过,亦拨马而走。晋兵掩杀前来,越兵大败,退走十五里。小卒报入建州,王延政亲自引二万人马出阵。延政曰:“谁敢出马搦战?”只见部下一将,姓晁名镗,应声而出,前来晋兵营前搦战。
刘知远在帐中听知王延政会合越兵,来决大战,乃聚众将商议。张会进曰:“越兵救王延政者,实图利也。”知远曰:“此言甚善!”遂唤副将陈燧、李援引两军去叶坊埋伏,却令柴研、石炖尽伏精兵为后应,先拨一万弱兵,令偏将田芳提领前去诱敌,阵后多载牛马辎重及赏军之物,四面聚集。当日,王延政在军中,晁镗在左,董铨在右,三军更不答话。田芳军马皆弱,抵敌不住,望风便走,三路掩杀,晋兵大乱,放起号炮,陈燧、李援引得两军齐出,随后柴研、石炖大率精兵飞奔而来,势如山倒,刘知远随后亦引军杀至。王延政大败,奔入建州城。
刘知远令军士四面围定,并力攻打。此时,越兵退于剑潭,晋兵屯于建邑。张会曰:“今延政虽败,城内军士屯住不出,更有越兵屯在剑潭,为犄角之势,若四面攻打太急,贼必开城死战矣!越兵若来,内外夹攻,吾军必不获利。不如只攻三面,容南门与贼出走,走而击之,可全胜矣!”知远曰:“真妙算也!”于是,命柴研撤退南门之兵,只攻东西北三门,各筑低土城,示为久计。
却说晋兵攻围日久,建州城中粮尽,人皆相食,众欲杀王延政。延政惊慌,即使其相谢甫献城投降。谢甫来到晋营,知远问曰:“汝来欲何为也?”谢甫告曰:“请将军权退兵三十里,君臣当自缚而降。”知远大怒曰:“反贼辄敢轻吾!”叱左右推出斩之,将首级付与从者,发回见王延政。延政见斩了谢甫,心中大惊,与文武共议出奔。
是夜二更,带百骑开南门而走。只见悄无兵土,延政心中暗喜。行不到五更,山头上一声炮响,当先一军摆开。中军刘知远,左柴研,右石炖,大喝:“反贼休走!”王延政见有埋伏,落荒回马,后面喊声又近,左有陈燧,右有李援,更兼田芳军马,四面围定。王延政下马受缚,晋兵尽已入城,诛杀延政宗党七十余人。于是,出榜安民,令众官分地把守,赏犒三军,八闽悉平。将延政捆赴洛阳面君,晋王赦之,封延政为羽林将军,奉命听调,复又赏犒三军不提。却说流星探马飞报:“边关告急!”不知何处兵马入寇?且听下回分解。
卓吾子评:
八闽君位,子臣弑夺,至王延政自尊称帝,倨傲悖逆,被知远出师一鼓而擒,东南一隅,得有宁宇。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仪礼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列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