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影响
启蒙教育
《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文集,全文568个字,通篇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中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关于《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的区别,明代理学家吕坤曾说过: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姓氏文献
作为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它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百家姓》作品的出现,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姓氏,还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等的强烈认同感。《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宗脉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它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2009年,《百家姓》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最早的姓氏书。
相关书法
《百家姓》作为一部影响力很大的启蒙读物,相关的书法作品很多。如王羲之字帖《右军正草百家姓》伪作,该书虽假,书法功力也是相当不错。另外还有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等名家书写的《百家姓》等。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岭外代答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葬法倒杖
- 艺术
- 茶经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