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六 宗
历史来源
「宗」源出:
一、以官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代有宗伯之官职,掌邦国祭祀典礼之事,亦称太宗、上宗,其后有宗伯氏、宗氏。
二、出自子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宋襄公母弟敖,在鲁国做官,其孙宗伯被杀;宗伯之子州犁逃奔楚国,其少子迁家于南阳,遂以王父(祖父)之子“宗”为氏。
家族名人
宗悫
南宋南阳郡涅阳人,字符干(公元?-465年)。少时,叔父宗炳问其志愿,答曰:"原乘长风破万里浪。"历封镇武将军、左卫将军。管至豫州刺史,封洮阳侯。
宗泽
宋代义乌人。字汝霖(公元1059-1128年)。知磁州,募集义勇,抗击金兵,后入援京师,忍东京太守,团结两河、太行义兵,以岳飞为将,屡败金兵,声威甚着,有"宗爷"或"宗父"之称。屡上书收复失地,不纳,忧愤而死。
宗连
隋代长安人。仕周官三原令,家产千金,有小女慧而有色,欲求贤婿。时赵元淑有才,不拘小节。宗连以女妻之,给奴婢二十,马十余匹及布匹金银珠玩。元淑后因功封葛公。
宗氏
晋代介休令贾浑之妻,有姿色。浑为刘聪将乔晞所杀,晞欲纳宗氏,宗氏骂曰:"屠贩奴,何不促杀我。"因仰天大哭,遂遇害,年二十余。
地望分布
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仪礼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通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