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二十二 焦
历史来源
「焦」源出:
一、出自姬姓。一说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今陕州东北百步焦城是也。"焦国故址在今河南省陕县南部。
二、为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华阳国志》云:南中夷四姓有焦氏,别为一派。
家族名人
焦竑(公元1540-1620年)
字弱侯,明代江宁人,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殿试第一,官翰林修撰,因性格耿直,贬为福宁州同知。后归家不出。家中藏书丰富,皆亲手校订,有《焦氏藏书目》二卷。着有《焦氏笔承》等。
焦仲卿
汉代《古乐府》诗中的人物,其妻刘氏,与他是对恩爱夫妻,但刘氏为焦母所不容,被逐出家门,投河而死,焦仲卿哀痛之极,亦自缢身亡。
焦延寿
字赣,汉代梁地人,官小黄县令,颇有政绩。专攻《易经》,自称得孟喜之传,曾传授给京房,于是汉代《易》遂有京氏之学。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在位)时被封为三老。
焦先
字孝然,三国时魏国河东郡人,隐士,汉代末年曾在荒野河边结一草庐独居,见人不语,冬夏不穿衣,睡不铺席,满身污垢,数天吃一顿饭,相传活了一百多岁。
焦遂
唐代人,说话口吃,清醒时话不成句,醉酒时对答如流,四座皆惊,为"饮中八仙"之一。
地望分布
河北省北部地区、南部永年县一带
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传习录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东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