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二十六 瞿
历史来源
1、以人名为姓。商代有一大夫官,因受封于瞿上(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东瞿上城),而得名瞿父。其子孙后代遂以祖上名字为姓,形成瞿姓。
2、以地名为氏。据《宣和博古图》记载,商代青铜器皿中有瞿父鼎。瞿父,是以封地名而命姓瞿的。
3、以地名命姓的还有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商瞿,字子木,跟随孔子学习《易经》。商瞿是鲁国人,因生于四川双流县,居于瞿上,故名商瞿,其旧居称为商瞿里,后来在这里居住的人,分别以地名取商姓和瞿姓。
瞿姓始祖:瞿父鼎。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商代遗留下来的青铜器中,有一件瞿父鼎,见于《博古图》,瞿父是瞿姓的祖宗,瞿姓都是以地名为姓氏的。另外,根据《通志·氏族略》是的记载,瞿氏是晋东海王越参军瞿庄的后代,是博陵人。又有王僧儒谱说,河东的裴桃的儿子娶了苍梧瞿宝的女儿。”还有,根据《风俗通》的记载,汉代有河南太守瞿茂,梁有镇北将军瞿延,而唐时有绛州刺史瞿稹,望族均出自高平,松阳。平江府与温州平阳亦有瞿氏。望族居松阳郡,即现在的浙江省松阳县西部。瞿氏后人尊瞿父鼎为瞿姓的始祖。
家族名人
瞿佑:字宗吉(1334—1427),号存斋,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明初著名文学家。少时即有诗名,他的诗绮艳柔靡,但终生怀才不遇,仅在洪武年间任教谕、训导、长史之类小官。永乐年间因写诗蒙祸,被贬谪十年。著有《香台集》、《咏物诗》、《存斋遗稿》等20多种,还著有小说集《剪灯新话》等著作。
瞿俊:明苏州府常熟人,字世用,号学古。成化五年进士,由御史迁广东按察副使。性廉介,人不能干以私。以病致仕归,不取岭南一物。工书画,兰竹行笔瘦劲,书法二王。善为诗。与渔民为邻,时时席地与饮,酒酣吟诗作画,分赠之,权北京时间富室以金帛请求莫能得。年六十八卒。有《留余堂集》、《学古斋集》。
瞿镛:清江苏常熟人,字子雍。瞿绍基子。岁贡生。瞿氏以藏书著名,藏书之精,与山东杨以增海源阁有“南瞿北杨”之称。镛秉承父志,笃志藏书,不为名利所动。传说光绪帝欲得其一珍秘本,赏以三品京官,并给银三十万两,竟不奉诏。有《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续海虞文苑诗苑稿》、《续金石萃编稿》、《集古印谱》、《铁琴铜剑楼词稿》。
瞿九思:明代理学家,字睿夫,黄梅人。父晟,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历官广平知府。凿长渠三百里,引水为四闸,得田数十万亩。卒于官。九思十岁从父宦吉安,事罗洪先。十五作《定志论》。后从同郡耿定向游,学益进。举万历元年乡试。居二年,县令张维翰违制苛派,民聚殴之,维翰坐九思倡乱。巡按御史向程劾维翰激变。吏部尚书张瀚言御史议非是,九思遂长流塞下。子甲,年十三,为书数千言,历抵公卿,讼父冤。甲弟罕,亦伏阙上书求宥。屠隆作《讼瞿生书》,遍告中外,冯梦祯亦白于楚中当事,而张居正故才九思,乃获释归。三十七年,以抚按疏荐,授翰林待诏,力辞不受。诏有司岁给米六十石,终其身。乃撰《乐章》及《万历武功录》,遣罕诣阙上之。卒年七十一。九思学极奥博,其文章不雅驯,然一时嗜古笃志之士亦鲜其俦。甲,字释之,年十九举于乡,早卒。罕,字曰有,七岁能文。白父冤时,往返徒步,不避寒馁,天下称双孝。崇祯时,辟举知州。
瞿景淳:明代官员。字师道(1507-1569),号昆湖,谥号文懿。常熟五渠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以一甲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清廉刚直,不畏权贵。曾奉敕往凤阳封郑王子朱载?为世子摄国事,拒受重礼。倭寇侵江南,返京面质大学士严嵩,揭发总督胡宗宪坐拥重兵御敌不力。历官太常寺卿、南京国子监祭酒、吏部右侍郎。隆庆元年(1567年)被召为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总校《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所著《石经大学质疑》,得后世的推崇。后以疾归,卒赠礼部尚书。
瞿汝说:瞿景淳次子,万历年间官到湖广提学佥事,以刚正而著称,著有《皇明臣略》一百卷,学术成就也很高。
瞿式郦:南明文渊阁大学士,抗清志士。字伯略(1590-1650)、起田,号稼轩。瞿景淳孙。常熟五渠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江西永丰知县,政绩卓著。崇祯初,擢户部给事中,后被诬入狱,去职家居。清兵入关,于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出任广西巡抚,立志抗清。隆武二年(1646年)拥立桂王于肇庆,建号永历,晋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自请留守桂林,多次击退清兵进攻,收复湖广大片失地。永历四年,清兵大举围攻桂林,城破后与总督张同敞被俘。坚贞不屈,数拒招降,以文天祥自比,赋《浩气吟》明志。同年十一月从容就义于桂林风洞山仙鹤岩。永历五年,被追赠粤国公,谥文忠。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追谥忠宣。著有《瞿忠宣公诗文集》等。
瞿鸿机:清湖南善化人,字子玖(1850-1918),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同治十年进士,授编修。光绪间累迁内阁学士,典福建、广西乡试,督河南、浙江、四川学政。迁礼部侍郎,光绪二十六年,随慈禧太后避八国联军西行,晋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充政务处大臣。曾建议以西安为陪都。旋任甸务部尚书,充中日议约全权大臣。又参与“新政”及预备立宪筹划。授协办大学士,以忤西太后意罢归。辛亥后寓上海。
瞿中溶:清代篆刻家。字镜涛(1769-1842),号木夫。生于长至日,故又号苌生。晚号木居士。江苏嘉定县(现属上海市嘉定区)人。同里清朝知县钱大昕之婿。嘉庆十九(1814)年进士,官湖南布政司理问。博学多识。尤精金石考证之学,广搜访,富收藏,工书画。好篆刻。其篆刻宗汉人,得浙派神韵,布局尚稳,用刀生涩。因生平勤于著述。故篆刻、书画作品存世较少。但他自谓:“白文不如陈鸿寿,朱文则过之。”一生著作颇多。著有《湖南金石志》、《吴郡金石志》、《汉金文编》、《集古官印考》《三体古经辨证》、《弈载堂古玉图录》、《集古虎符鱼符考》、《武粱祠画像考》、《说文地名考异》、《春秋三传经异备考》、《汉石经考异辨正》、《弈载堂文集》、《古泉山馆诗集》等。
迁徙分布
(缺)瞿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朝时候有个大夫叫作瞿父,他的子孙以瞿作为姓氏,世代相传,是今天瞿姓最早的起源。古代时候,有个地方叫瞿上。商朝时候有一位贵族被封到那里为王,建立了瞿国。瞿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氏,称为瞿氏,形成了另一支瞿姓。瞿上那个地方,在今四川省成都附近的双流县一带,因为春秋时候孔子的一个弟子商瞿曾居住在那里,所以有叫商瞿里。最早进入上海地区的瞿姓,据史志记载是参军瞿桧,宋靖康末年,瞿桧从康王南渡,自汴梁举族迁上海地区,定居鹤沙(今南汇下沙),这是浦东翟氏,也是上海瞿氏的主干,他们后来棋布奉贤分水墩、松江城、松江天马山、高桥界浜和嘉定城。也在南宋初年,另一支瞿氏从严陵(今浙江省桐乡)迁居龙华,与张、沈、赵三姓,世代结义,休戚与共、有“四姓墓”留为海上名迹。尔后,陆续又有迁入,如无至正间,瞿信由昆山避乱青龙江,同时期,任青龙镇教谕的瞿智也留什定居。南宋嘉定年问,瞿愉维任下沙盐场盐监,子世代相继,主持上海和浙西盐政达150年之久。此中最有成就的是瞿家直管的下沙盐场,产量盐赋均为“两浙之最”,见自《熬波图》中所总结的制盐技术,所订刑纪,归倂灶座、建团立盘等系列整顿改革工程,都是瞿氏的作为,遂使“团厅严且肃,立法无弊生”。从而使盐场地区的下沙“商贾咸集,遂成都会”,新嘲歌楼酒肆,贾街繁荣,虽县亦未之过也”。由于新场的繁荣,明中叶曾有立县之议,由于川沙豪族乔镗的反对,才未成功。元初,瞿霆发还兼领上海市舶司。煮盐、海运、棉织是古代上海的三大经济支柱,宋元际盐业尤为发达,瞿氏世掌盐业,聚集了大量财富,遂成松江府的首族。翟氏占地达7300顷,构筑了当时江南最大园林瞿家园,该园占地2顷,仅园内琴轩中收藏的名贵古琴就有百张,百客堂终日丝竹不绝,宾客满座。明洪武十二年(1380),朱元漳下诏族灭松江巨族,瞿氏位列榜首。诏令明文规定,仅留长子“以存宗桃,余皆抄没”,下沙瞿氏“其族数百家”,“歼之殆颈。据记另有两仆各负一幼儿逃出,其中之一即传高桥界浜一脉。瞿姓遭此大劫,人员大减。明后期,瞿姓复起,隆庆、万历年间,武进士瞿彦威主持上海兵防12年,瞿氏与李、周、曹等姓同为上海望族。瞿彦威子骞廷,明末为膝县令,抗清牺牲。(余略)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文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