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 红
历史来源
1、出自芈姓,为熊氏所改,以祖字为氏。春秋时期,楚国君主姓熊,而楚国公族子孙中,有一位公子叫熊挚,字红,故又叫熊红,受封于鄂,称鄂王。熊红的后代,就以祖上名字为姓,形成一支红姓,世代相传。
2、出自以地名取姓形成的。汉代时候,有个地方称为“红”,就在现今江苏省肖县西南一带,住在那里的人有的以红为氏,称红姓。
3、出自刘姓,以地名为氏。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子叫刘富,就受封于红地,他原来就已封为侯爵,所以人们称他为红侯,或称红侯富。他的子孙理应世袭封地和爵位的,可是传到他曾孙时,因为曾孙没有生儿子,朝廷便收回了封地和封爵位的。而红侯富不止一个妻妾,他的支系儿孙还很多。这些后代,有的就取封地为姓,世代姓红。
家族名人
红娘:元·王实甫在唐·元鸲莺莺传》的基础上,创作了元杂剧《西厢记》,剧中极力撮合张珙、莺莺成其好事的丫环红娘,因其活泼伶俐的性格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受到世人的喜爱。后人因又称媒人为“红娘”。
红军友:明末农民起义初期首领之一。崇祯五年(1632年)转战陕甘边区,声势甚大。后遭谋害。
红娘子:明末农民起义军女将,江湖艺人出身,李岩在河南杞县散粮济贫时,她率众起义,攻破县城,与李岩成婚。后与李岩及其义军同投李自成。
迁徙分布
(缺)红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春秋时期,楚国的皇室子孙中,有公子挚,又叫熊红。他的后代中为了显示祖上的皇系身份,就取祖上的名字为姓氏,称为红氏。另一说,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封自己的同母弟刘交为楚元王,刘交之子刘富被封为休候,后来改封为红候,封于红(今安徽省萧县西的红亭)。他的子孙后来就以封地名为姓氏,称为红氏。汉代时候,有个地方名为“红”,在现今江苏省肖县西南附近,居住者多以红为姓。发祥于楚国的红氏家族,按照历史位置,在今山西省境内。望族居昌平郡(今北京市昌平县东)。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宋史
- 清史稿
- 宋书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帝范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桃花扇
- 长生殿